前言:不知不觉,在贵州省山区支教第一次家访到今天已有四年啦。做一名志愿者支教老师的经历,让我终身难忘,那一幕幕艰难的情景,至今回忆起也是久久不能让自己平静下来,我无法去想象我是如何走过来的。
那三年的时间就那样简简单单地过去了,感悟的不止是艰辛,还有感动的奉献,美丽的不止是沧桑,还有走过的热情。在这近三年中自己有过汗水、泪水;有过悲伤、失望;有勉励和支持;更有欢笑、喝彩。我如同一根火柴,划过西部的天空,马上就熄灭了,但毕竟留下了光和热,留下了我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尽情挥洒过,倾注过的爱和梦想!离别的时候总是伤感的,回想在西部的分分秒秒、点点滴滴,带走了一个值得我珍藏一生的记忆:
2006年4月中旬,我被贵州团省委志愿者指导中心,分配到贵州省紫云县大营乡大破村小学(是我支教的第一所学校),这里是贵州省最贫困,最大的麻山.瑶山的腹地,全村近2500人,一条唯一通向外面的公路,从解放后到现在仍然没有修成功。我永远不会忘记第一次家访的经历,家访是认识和了解当地风土人情、自然文化和家长沟通的绝好机会。到达这里一周后我对这里有了初步的认识,就开始了我的第一次家访活动。
4月22日,星期日,气温13至19度,多云转阴,东南风。我和往常一样,起来的很早,简单吃过早餐,大约是八点十分,我冒着小雨出发了,我的第一个家访目的地的是核桃寨和大破寨的熊同学等多位家。已经是夏季时节,深渊下边是雾气腾腾,忽隐忽现,眼前只留下空旷的石子小路和远处的大山,连绵不绝的向远方延伸过去;小路两旁的山石的断崖随时撕扯着就要滑落下来(这里经常发生泥石流),留下了道道深深的裂痕;山岩下边稀稀落落的木屋袅袅炊烟,不时传来狗叫声,路上没有什么人,只留下了风的影子,漫山遍野的雨雾,仿佛要撕裂我脆弱的皮肤。这让我想起了“西出阳关无故人”那种悲壮而苍凉的场景。刚刚出行就让我感到如此的沉重,我不敢想象我将见到怎么样的一种景象。
过了茅草寨就是坑坑洼洼的石子路。我走在一边是高山峻岭,一边是万丈深渊崎岖不平的道路上来回看着,我紧握着手里的小竹杠头,害怕随时有狗咬我,心里不时在嘀咕着同学,还不来接我,艰难的行进着。渐渐地,我眼前明朗了一些。大约走了四十多分钟,忽然从竹林里窜出一条大黄狗,紧张的气氛终于加重了,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,怎么办?????就这样我和那一条狗相持了近一个小时,同学“到了!”我不禁欢呼了起来。然而学生却告诉我这里每家至少养狗三到五只,顿时,胆颤心惊的情绪又笼罩在心头,原来这里的村庄相对比较松散,各个小寨之间都有很长的距离,所以养狗是用来看家护院的,看来今天的访问任务并不轻松。
在家访过程中语言成了我和当地学生家长交流的最大障碍。但当家长得知我是从遥远的内蒙古来这里支教老师时,表现出了让我惊讶的热情。倒茶上来是必不可少的,许多家长还为我开始准备午饭,更有甚者在知道我要来家访时就将家中的鸡给宰了,煮好饭等着我的到来。他们的热情让我感到惭愧,感觉到自己肩上负的担子,不教好书怎么能对得起这些热诚的乡亲?
这里的贫困也出乎我的意料:这里是全国著名的贫困县,然而这里的贫困程度比我通过电视杂志了解的更糟糕。竹子是这里的主要建筑材料,大多数人的家里都是住着几十年的木屋,里面是四处透风,再加上今天是下雨,外面下雨,木屋里照样也下着小雨,房间里摆设也很简陋:常见的是南方使用的小竹桌,几张凳子。条件好些的家中会有简单的衣柜、一台小电视;条件差些的将就着把全家的衣服放在床边,或者放在房间堆着去年的包谷上。
在和家长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许多人家里平时的生活十分困难,要靠天吃饭。由于人多,每人家里的土地又很有限;加上这里的自然条件极端恶劣,碰到不好的年份往往是颗粒无收。而孩子的学费主要就靠变卖粮食,如果年份不好,那就意味着孩子将面临着失学的危险。虽然也有不少家庭的成员出去打工,可由于文化水平限制,在外只能从事简单繁重的体力劳动,也是仅供糊口而已。如此越穷越没钱上学,文化越低越穷的恶性循环造成了一代代人的贫穷、困难。
然而造成他们贫穷的不仅是自然经济上的,更有长期思想的落后。交通、信息的长期闭塞,使这里仍然保留有严重的重男轻女的现象。失学对于这里的女孩子是很普遍的现象,甚至不少女孩学习成绩很好,但是由于贫困,女孩子到了初中毕业,就要出去打工了。不少家庭在贫困的面前不是选择去积极的奋斗,而是消极的等待着国家的帮扶。如何解决束缚他们思想的桎梏也将成为制约这里发展的关键。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留守儿童,家里年轻的母亲一旦出去打工,就是永远的不回头,有的学生说,已经不记得母亲的样子了。我知道:“虎不食子”。但是在这里由于当地极端的贫困,一些做母亲的一出去,就是十多年。
经过整整一天的劳累,我终于坚持走完了大破和核桃上下两个寨子九个同学的家访。有简单的交流,也有促膝地长谈。这里人们的朴实感染着我,这里生活的贫困震惊着我,这里思想的愚昧也刺痛着我。“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”。
让这里早日摆脱这种现状,非一朝一夕;也许需要通过几代人的努力,从他们的孩童作起。也许正是这些富有朝气的孩子们中,我仿佛看到了黎明的曙光。就是在这里坚定了我要有一天去做一个爱心救助网站,帮助更多的贫困山区的孩子们!在大破村,虽然,我仅仅呆了三个多月,却铸就了我人生新的选择----那就是用我的后半生去救助更多的贫困山区孩子们。他们同样是祖国的花朵,祖国的未来!
下图是当时我在大破村支教时老百姓住房、道路和小学
作者:丁立东作于贵阳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