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内蒙古鄂尔多斯日报:草原之子的大山情--记蒙古族支教志愿者丁立东

  • 日期:2008-11-08
  • 查看:8791

他从茫茫草原走来,走进了大山深处,不为游历、探险,只为了那里的孩子。他就是从我们鄂尔多斯乌审草原走出去的蒙古族支教志愿者丁立东。

当记者在鄂尔多斯日报社第一次见到他时,他刚刚从贵州为母亲奔丧归来。第一眼看他,心中略感意外,心里想,已有45岁的年龄,有着一副瘦弱的体格,话音低而轻的他,怎敢去大山深处支教?带着疑问,与他一番交谈后,顿感一种神圣的爱从他的身上充溢出来,尤其是说起他支教的历程,他的目光充满了坚毅的亮光,身躯仿佛也高大了起来。

他说,他来报社见记者,只是为了让家乡更多的人了解贵州,让更多的人伸出友爱之手帮助那里的贫困孩子,享受到读书的权利。

丁立东当支教志愿者,缘自2003年的一次旅途,那年的5月,他在旅途当中,钱财被偷,又急又累,一下子病倒在路上,等他苏醒时,已是在医院的病床上。护士告诉他,是一位好心人送他到医院,帮他交了1000元住院费后,悄然离去。当时,丁立东想,他的命是这位好心人给的,以后就不是他自己的了,他要带着感恩的心,回报社会,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人间的温暖、人间的博爱。就在他下决心回报社会时,无意间,他在浏览电视节目时,一个来自贵州省贫困山区的教育状况落后的报道给了他深深的震撼。一个信念在他的心中产生——到贵州去支教。

2006年夏天,丁立东只身来到贵州,贵州团省委和省志愿者活动中心听了他的心愿后,破格吸纳了“大龄”但充满诚意的他为“扶贫接力计划志愿者”。

丁立东走进了贵州紫云县的贫困山乡,然而,饮食的不习惯,生活环境的不适应,让这个蒙古族汉子一次又一次病倒了,有一次他在课堂上昏倒,整整昏迷了7个小时才醒过来,不但自己受了很多苦,还耽误了孩子们的学习。3个月后,怀着满心愧疚的丁立东回到了贵阳。就在他因不适应环境而苦恼时,几年前的一个记忆使他的双眼不禁为之一亮。在大方县一个叫凤山的地方,有一个“蒙古族乡”,“那些蒙古族能在那里生存,同是蒙古族的我能不能被它接受呢?”带着一线希望,他向团省委提出到凤山支教的请求,团省委再次满足了他的请求,同时,还安排了一名志愿者与他同行。

2006年9月8日,丁立东来到了大方县凤山彝族蒙古族乡石坪小学,又开始了新的支教之旅。

石坪是凤山乡最边远的几个村之一,石坪小学师资不足,体育和音乐课基本没有正常开展,然而这里却是石坪村和相邻村学生完成小学学业首选的地方。

为能胜任学校安排的课程,丁立东每天放学后就挨家挨户地家访,除了解自己任教数学的四年级27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外,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也是他走访的一个重要内容。3个多月来,全年级所有学生家他平均到过3次,有十来个成绩较差的学生他已去辅导过10多次。秋天的天气白天比较短,不知不觉中天已经黑了,在学生家长的挽留下,他留宿在学生家中,当吃晚饭的时候,丁立东面对着苞谷饭犯难了,从未吃过的这种饭让他难以下咽,最后,他用开水泡着,硬是吃下去了。以后,天天吃这种饭,用这种办法吃,让他更加感受到贫困山区百姓生活的各种滋味。

说到这里的时候,记者忍不住插话:“那你怎么不自己买菜做点可口的饭菜呢?”丁立东摇摇头说,从他所在的小学到集市上买菜,需要7—8个小时,给孩子们上课,哪有闲功夫买菜呢。

因为条件限制,石坪小学近300名学生由教师教会的歌曲只有那么几首,课间操一直没有人给上过。丁立东看着干着急,因为这两项都是他的“弱项”。没有办法,他自己出钱买来了MP3,找乡政府弄了两个小音箱,并利用周末的时间跑到有条件的地方把一些经典歌曲录回来,在这所小学四年级的教室里,现在不时会传出《国歌》、《八荣八耻》、《小螺号》等优美的歌曲了。体操的事丁立东也决心先学会,他跑到凤山小学真诚地向那里的师生们求教,没有多久,一套广播体操被他完整地学了回来教给了全校学生。每当天晴,石坪小学的操场上学生们的广播体操成了石坪村新的一景。站在操场上“喊操”的丁立东的那股劲更是令人钦佩。学生们都说,丁老师的嗓子真好,一连喊两个多月都没沙哑过。

“学生读书应该先有学习的激情”。丁立东带领学生走出教室,去感受生活,感受大自然。他带领同学们走出石坪,到凤山小学参观学习,开阔视野。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明显浓厚了,学习也更加努力了。

农民辛苦!农村贫困!农村学生读书太难!这是丁立东到贵州支教后的最真切的感受。

资助贫困学生是丁立东支教的又一项重要内容。在紫云县他资助了两个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,来凤山乡后,尽管组织上给他的生活补助才到位500元,但他给石坪小学学生们买衣服、买文具的钱已经超过200元,到目前为止,他总计资助了8个贫困生。

“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一方面支持一部分学生坚持学习,另一方面吸引来更多人关心他们。”

“那你撇家舍业去贵州支教,家里人能理解吗?”记者问丁立东。

说到家,丁立东在记者面前没有掩饰他的愧疚之情,他说,一想到家,他的心就酸酸的,尤其是愧对刚刚病逝的母亲,一次,母亲在北京看病,妹妹打电话来,叫他去北京陪护。当他看到孩子们需要他的那种眼神,他取消了去陪护母亲的计划。现在,母亲已远去,这成了他终生的遗憾。但面对孩子们渴求读书的目光,他坦言从没后悔过他今天的选择。

丁立东告诉记者,爱永远是双向的,他尽他的绵薄之力帮助了贵州山乡的孩子,贵州省有关部门的领导也在时刻关心着他,这次回来为母亲办丧事,贵州省有关方面为他开启“绿色通道”,从贵阳一路飞机一天功夫就到了鄂尔多斯,这让他非常感动。

丁立东最后说,“我是蒙古族,我的根在草原,我的情在大山,希望有更多的家乡人理解我的行为,支持我的行动,让这个世界充满爱!”(吴玉琴)

阅读原文:http://www.nmg.xinhuanet.com/erdos/2007-05/10/content_9987928.htm